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人類社會面臨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有增無減。在此背景下,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這一重要倡議以奉行主權平等、遵守國際法治、踐行多邊主義、倡導以人為本、注重行動導向為核心理念,緊扣影響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的關鍵問題,順應人類歷史發展大趨勢,反映世界政治文明進步大邏輯,對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全球治理倡議與習近平主席此前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一道,共同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不斷拓展與深化,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大創新發展,彰顯了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維護國際秩序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堅決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體現維護戰后國際秩序、破解全球治理難題的大國擔當
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指出:“80年前,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讓國際社會痛定思痛,聯合國應運而生,全球治理掀開新的一頁。80年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沒有變,但冷戰思維、霸權主義、保護主義陰霾不散,新威脅新挑戰有增無減,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全球治理走到新的十字路口。”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具有深遠歷史意義和重大現實意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進步與反動之間關乎人類文明前途命運的生死較量。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不僅標志著公理戰勝了強權、文明壓倒了野蠻,也為戰后基于國際公平正義構建國際秩序奠定了基礎,最終形成了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80年的歷史證明,這些二戰勝利成果對于促進戰后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維護全球穩定的壓艙石,也推動了經濟全球化浪潮蓬勃發展,極大促進世界經濟的繁榮發展。
隨著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政治文明發展再度來到一個復雜深刻的歷史變革關口,二戰勝利給世界政治文明發展帶來的積極成果正面臨來自不同方向的挑戰和考驗。一方面,強權政治回潮,加上錯誤二戰史觀的負面影響,國際政治暗流涌動、沉渣泛起,世界形勢愈發動蕩不安。強權政治試圖從底層邏輯上挑戰戰后國際秩序,個別國家將自身利益凌駕于國際社會共同利益之上,頻頻繞開聯合國、踐踏國際法,以武力手段推行地緣政治訴求,導致相關地區長期陷入動蕩,削弱了聯合國在維護集體安全方面的權威。少數國家還將自己的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延伸至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以泛化的“國家安全”為由濫施制裁,進行技術封鎖與供應鏈脫鉤,實施“長臂管轄”,構建排他性“小圈子”。這與國際社會追求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共同愿望背道而馳,加劇了國際形勢的不穩定與不確定,惡化全球發展環境,更讓人類面臨“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歷史是否會重演”的深刻拷問。
另一方面,全球治理赤字帶來的考驗更加嚴峻。國際力量格局深刻變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曲折前行,既給世界發展帶來動力,也對國際秩序與全球治理體系的適應性提出新的考驗。以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為代表的前沿科技不斷重塑產業形態與國際產業鏈,國家間競爭與合作均面臨新的選擇,機遇和挑戰并存。在此背景下,國際社會對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各類全球性挑戰的關聯性與復雜性也顯著上升。與此同時,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抬頭,阻礙了全球治理能力提升,削弱了全球治理公共產品供給,全球治理體系在安全、發展、環境等眾多領域因規則滯后、執行乏力、效能減弱,越來越不能適應層出不窮的系統性挑戰,世界進入問題交織、應對乏力的治理困境期。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在全球治理赤字加劇、維護二戰勝利成果面臨更多挑戰和考驗的緊要歷史關頭,習近平主席以大黨大國領袖的天下情懷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從兩方面深化了中國對世界政治文明發展的貢獻:一方面,進一步捍衛了二戰勝利成果。中國軍民擔負起支撐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的重任,在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犧牲,使中國贏得了作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全球治理倡議的提出,正是中國堅持正確二戰史觀,反對篡改歷史、混淆是非,堅定維護戰后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建設成果的重要舉措。另一方面,對“人類向何處去”的世界之問、歷史之問、時代之問作出了科學解答。面對國際公共產品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全球治理赤字不斷加劇給國際社會帶來的共同挑戰,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引領,提出全球治理倡議,為破解全球治理難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展現了中國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的大國擔當。
彰顯對歷史規律與時代邏輯的深刻把握
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強調:“歷史告訴我們,越是困難時刻,越要秉持和平共處的初心,堅定合作共贏的信心,堅持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全球治理倡議蘊含的奉行主權平等、遵守國際法治、踐行多邊主義、倡導以人為本、注重行動導向等核心理念,源于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洞察、對時代邏輯的深入把握。全球治理倡議不是一項簡單的政策聲明,而是針對當前全球治理赤字的精準診斷與破局方案,為全球治理體系擺脫當前困境指明了前進方向。
契合了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的普遍愿望。全球治理倡議的五大理念闡明了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需要遵循的原則、方法和路徑,其中主權平等是全球治理的首要前提、國際法治是全球治理的根本保障、多邊主義是全球治理的基本路徑、以人為本是全球治理的價值取向、行動導向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原則,這五個方面構成有機統一整體,為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攜手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科學指引。五大理念深刻把握當今世界政治文明發展的底層邏輯,在全球治理領域以體現國際公平正義的主張反對和回擊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以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促進世界政治文明進步,體現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的世界觀、秩序觀、價值觀,把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向新的高度。
破解了全球治理赤字的現實困境。現行全球治理體系的基本架構成型于二戰后,許多方面已不適應當前世界格局與發展趨勢。當前,全球南方國家在國際格局中的分量持續提升,但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和代表性沒有相應增加,導致全球治理體系出現“代表性赤字”。同時,隨著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多邊機制被邊緣化或選擇性利用,部分國家繞開聯合國發動單邊行動,或處心積慮阻撓聯合國決議執行,國際法約束力被嚴重削弱,諸多國際組織的治理方案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全球治理體系出現“權威性赤字”和“有效性赤字”。全球治理倡議精準診斷這些痼疾并開出藥方: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更多反映大多數國家利益,提升全球南方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彌合“代表性赤字”;堅定維護聯合國憲章與國際法權威,確保國際規則凝聚共識、平等適用,消除“權威性赤字”;統籌協調全球治理各項議程,通過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提升治理效能,根治“有效性赤字”。全球治理倡議不僅是對國際公平正義等價值理念的宣示,也提供了應對全球治理困境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中國方案。
順應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全球治理倡議的重大現實意義之一,就是牢牢把握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全球治理倡議蘊含著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的原則與方向,為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關鍵機構改革及新國際規則制定提供了重要指引。全球治理倡議能夠進一步推動深化國際合作。盡管各國存在分歧,但對和平與發展的渴望、對公平正義的追求是相通的。全球治理倡議抓住了這一最大公約數,一經提出就獲得許多國家與國際組織的響應和支持,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匯聚起全球南方力量。全球治理倡議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繼承和發揚了聯合國憲章精神,主張全球事務由各國共商,治理體系由各國共建,治理成果由各國共享,主張各國主權平等、內政不容干涉,尊重各國發展權利,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模式,倡導各國在全球治理中平等參與、平等決策、平等受益,倡導以人為本,推動不斷提升各國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全球治理倡議的提出與踐行,必將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產生積極的深遠影響。
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強調:“我愿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同各國一道,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攜手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繼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之后,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治理倡議,是中國為世界貢獻的又一寶貴國際公共產品,凝聚著破解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的智慧與擔當。四大全球倡議有機統一、相輔相成,共同構成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戰略舉措。特別是全球治理倡議著眼于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能夠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制度支撐、創造更有利的制度環境。
夯實制度基礎。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分別回應了國際社會對彌合發展赤字、安全赤字與信任赤字的迫切需求,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全球治理倡議與之前的三大全球倡議的精神一脈相承,使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又一重要保障。全球治理倡議既源于歷史,也來自現實,要求全球治理體系在多邊機制改革、新興領域治理規則制定等方面體現主權平等、國際法治、多邊主義、以人為本、行動導向,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不同于依靠少數國家主導全球事務的治理方案,推動形成以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為特征的治理模式,回應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期待。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治理倡議不僅是對現實困境的回應,更是為了進一步創造有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制度環境,不斷夯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制度根基。
形成協同效應。全球治理倡議與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環環相扣、相互協調。全球發展倡議致力于解決南北差距拉大、資源分配不公等現實問題,回應人類社會對共同繁榮發展的普遍期待,推動筑牢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經濟基礎。全球安全倡議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為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安全和非傳統領域安全、共同應對安全問題提供可行路徑,創造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穩定環境。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彌合不同文明間的文化隔閡與信任鴻溝,培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土壤。繼三大全球倡議之后,全球治理倡議系統性回應全球治理赤字,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制度框架。四大全球倡議分別從發展、安全、文明、治理等維度為動蕩不安的世界注入穩定性和確定性。以發展促繁榮,以安全保穩定,以文明增互信,以治理求公正,四大全球倡議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產生了四位一體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協同效應。
注入強勁動力。著眼于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攜手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治理倡議摒棄了長期以來少數國家以意識形態劃線、以對抗取代對話的排他性治理模式,在全球治理中不是劃分“盟友”與“對手”,而是視彼此為合作伙伴,以國際社會共同關切為出發點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到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中,向世界傳遞了必須超越零和博弈、冷戰思維,人類是一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全球治理倡議的提出開辟了一條以互利共贏為導向的全球治理新路徑,使國際社會在面對全球性挑戰時可以通過共商共建共享尋求包容性解決方案,展示了中國在全球治理中越來越強的議程設置能力。當今世界全球挑戰有增無減,全球治理倡議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系統回答了全球治理“由誰治理、如何治理、為誰治理”的問題,有利于增強現行國際體系和國際機制的執行力、有效性,使之與時俱進,更有效地應對時代挑戰,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找到正確合作方向、注入強大前進動能。
(作者為外交學院前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