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1区2区3区,污影院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亚洲人成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您的位置: 首頁 >> 生活百科 >> 女性學堂

新媽媽關注月經變化,別信這些網絡傳言

發布時間:2023-09-26 來源:中國婦女報 閱讀:525
字體:[    ]
保護視力色:

1.jpg

■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 馬良坤

最近,網絡上散播著一些關于產后媽媽月經改變會導致提前衰老的傳言,令不少新媽媽感到焦慮。女性生完孩子后,會經歷一段時間的月經“休息期”,然后再逐漸回歸。但是,敏感的媽媽們會發現,回歸后的月經的確與之前的有些不同,是預示著身體出了問題?還是體質發生了改變?對于各種傳言,我認為有必要詳細解釋以辨識真偽,并解答大家關心的問題,解除新媽媽們的各種擔憂。

傳言一:產后月經來得晚,說明身體恢復得不好

真相:產后月經恢復時間早晚與身體狀況沒有直接關聯

許多新媽媽會發現,別人產后在兩到三個月內月經就恢復了正常,而自己的卻需要很長時間,甚至半年才恢復。看到網絡上的傳言稱:產后月經來得早,說明身體恢復得好。那么月經來得晚,就說明身體恢復得不好嗎?

當然不是,產后月經恢復的時間早晚與身體恢復情況沒有直接關聯。

形成月經的卵巢激素的分泌行為受下丘腦-垂體控制。下丘腦-垂體-卵巢軸是一個調節內分泌和月經的系統,被稱為HPO軸,它是管理月經的關鍵。

然而,HPO軸非常容易受到干擾。下丘腦、垂體或卵巢的任何異常,或者甲狀腺、腎上腺等其他腺體的異常,都會導致月經紊亂。此外,營養狀況、睡眠情況、體重指數(BMI)和心情等因素也會對月經產生影響。

其中,對產后月經恢復影響最為顯著的是母乳喂養。在母乳喂養過程中,媽媽的體內需要分泌更多的泌乳素來刺激乳汁分泌。而泌乳素會抑制排卵,也會對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產生抑制作用。因此,母乳喂養的媽媽通?;謴驮陆涊^晚。

有研究統計顯示:那些不進行母乳喂養的媽媽,通常在產后45~64天內恢復月經,約70%的女性在產后12周恢復月經。而進行母乳喂養的媽媽,月經恢復時間會推遲,尤其是純母乳喂養的情況下,大約40%的女性會持續閉經直到產后6個月,有些媽媽在純母乳喂養期間可能會一直沒有月經,持續時間甚至超過1年。

需要注意的是,月經恢復較晚并不意味著不會排卵,即使沒有月經,仍然需要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可見,產后月經的恢復時間是因人而異的,沒有可比性,也沒有所謂的越早恢復月經身體越好的說法。然而,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導致月經遲遲不來,建議盡快就醫:

1.經過第一次產后月經恢復后,超過3個月仍未來第二次月經;

2.沒有進行母乳喂養的媽媽,產后3個月仍未恢復月經;

3.在哺乳期間進行母乳喂養,但斷奶后超過3個月仍未恢復月經;

4.持續哺乳的媽媽,產后超過12個月仍未來月經。

傳言二:產后月經量變少,是卵巢早衰的表現

真相:月經量變少并不意味著閉經,不必擔心卵巢早衰

一些媽媽注意到,在產后月經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有較多的出血,但隨后月經量明顯減少,月經的持續時間也縮短。有傳言稱這是因為卵巢功能早衰引起的,由此引發了媽媽們的擔憂。

別信謠言,月經量變少并不是卵巢早衰的表現。在臨床上,卵巢早衰是指在40歲之前出現閉經,閉經時間超過6個月,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超過40mIU/ml,并持續一個月以上,說明雌激素水平下降。卵巢早衰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為1%。

但產后月經量變少并不意味著閉經,因此不必擔心卵巢早衰。然而,很多媽媽仍然會有疑問,為什么生完孩子后自己的月經量會變少?在什么情況下需要關注月經量減少的問題?

月經是子宮內膜的脫落物,月經量的多少與子宮內膜的厚度有關。女性在懷孕和產后期間,內分泌和月經調節系統HPO軸會發生一些變化。此外,產后媽媽需要照顧寶寶,進行哺乳,非常辛苦,容易過度勞累、缺乏睡眠、精神緊張等,這些因素也會影響卵巢激素的分泌,導致產后月經量減少。

因此應正確看待產后月經量減少這一現象,只要出血量在正常范圍內(5~80mL),并且出血周期相對規律,就不必擔心。

正常女性的月經時間一般為2~8天,平均在4~6天。整個月經期出血量平均在20~60mL左右。超過80mL意味著月經量過多,低于5mL則考慮月經量過少,而5mL僅相當于一個礦泉水瓶蓋的量。

偶爾出現一兩次月經量過多或很少,只要隨后恢復到正常范圍,都不必擔心,但如果多次出現這種情況,最好就醫檢查。

傳言三:產后月經周期縮短,說明你衰老速度加快

真相:月經周期短只是會相比其他人多排幾個卵子

這類傳言聲稱,女人一生中會排出400顆卵子,產后月經間隔周期變短,說明卵子排得快了,是加速衰老的表現。這是一種邏輯上的謬論,月經間隔周期短并不意味著衰老速度加快。

正常的月經周期一般為21~38天,平均為28天。具體情況因人而異,也可以是23~45天。只要周期規律,間隔天數基本相同,都屬于正常的月經。

女人的一生并不像傳言所說的只排出400顆卵子。排卵數量也并不等同于卵巢內部儲存的卵子數量。在青春期,卵巢中大約存有30萬個原始卵泡,它們是卵子的后備力量。通常每個月只有一個占優勢的卵泡能夠發育為成熟卵子并被排出。

傳言中提到的400這個數字,實際上是根據整個卵巢一生中能夠排出的成熟卵子推算而來的。假設女性從12歲開始月經,50歲絕經,每個月排出一個卵子,那么總共排卵數量為12×38=456顆。但實際上,這400顆只占原始卵泡總數量的約0.1%左右。只要卵巢功能正常,剩余的卵泡仍然會被選中并發育為成熟的卵子,繼續被排出。周期較短的女性只是相比其他人多排出幾個卵子而已。

謠言四:月經顏色暗,暗示子宮恢復不好

真相:以月經顏色來評估子宮的健康狀況不科學

網絡上還有一種教導媽媽們根據月經顏色來判斷子宮恢復情況的方法。這種說法更加不可靠。

月經不僅僅包括血液,還包括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宮頸黏液以及脫落的陰道上皮細胞等。月經的顏色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例如月經出血量、流動速度以及在陰道內停留的時間等。

如果月經量多、流動速度快、在陰道內停留時間短,顏色偏鮮紅;如果月經量少、流動速度慢、在陰道內停留時間長,顏色可能會偏暗。但這與子宮恢復情況并沒有必然聯系。

想想看,即使在沒有生孩子的情況下,你的月經也不會是一種紅色,從開始到結束的過程中,顏色也是有深有淺。根據月經顏色來評估子宮的健康狀況顯然是不科學的。

傳言五:月經血塊多,意味著子宮里有病變

真相:月經出現血塊很正常,特別在剛開始恢復月經時

還有一些媽媽發現產后月經中出現了血塊。據傳言,產后月經血塊多,暗示著子宮內存在病變。

其實不必恐慌,月經出現血塊是很正常的情況,特別在剛開始恢復月經時。因為在剛生產后,體內還存有低水平的雌激素,在這些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宮內膜仍在緩慢而持續地增厚。

對于母乳喂養的媽媽來說,產后月經的恢復時間可能較長,內膜脫落較少,但一直在緩慢增長,當月經來臨時,排出的經血量可能會較多。而在月經期間,身體會釋放抗凝血物質,以確保經血的順利排出。當經血量較大,抗凝血物質沒有足夠的時間起作用時,就會形成血塊。

此外,長時間久坐、子宮位置過度前屈或后屈,也會導致經血流通受阻,從而形成血塊。例如,坐著喂奶或陪孩子玩的時間過長,都容易形成月經血塊,不必過分緊張。

最后想告訴媽媽們,產后大部分月經變化都是正常的,無需過度擔心或焦慮,只有出現前文提及的一些異常情況,才需要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希望媽媽們能夠保持愉悅心情,適時休息,正常飲食,享受生活中的一段特殊而美好的時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泉市| 南充市| 固安县| 南汇区| 尖扎县| 穆棱市| 阜阳市| 房山区| 大丰市| 台中县| 水富县| 滦平县| 万宁市| 南汇区| 邵阳市| 灵寿县| 临江市| 奉新县| 诸城市| 莆田市| 界首市| 左权县| 民和| 司法| 定边县| 丹寨县| 杨浦区| 孟村| 霍山县| 大英县| 彰武县| 陇西县| 株洲县| SHOW| 巴彦县| 哈尔滨市| 西充县| 汉源县| 酒泉市| 获嘉县| 大邑县|
c_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