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剛一推出就受到廣大家庭的追捧。”8月初,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從安徽省淮南市婦聯了解到,今年5月末,市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揭牌并啟動舜耕家庭教育講堂(以下簡稱舜耕講堂),利用暑期密集開啟活動。截至目前,市婦聯已經開辦舜耕講堂10場次,各級婦聯開辦家庭教育講座、讀書會、分享會等130余場次,幾乎場場爆滿,受益家長近萬名。
在家長們的課后反饋中,記者注意到,這些公益講座之所以火爆,是因為切中了家長需求,通過家長“點單”、市婦聯“送教”的“雙向奔赴”,實現了引導家庭關注家教,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教理念、掌握科學家教方法、護航孩子健康成長的目標。
打造“課堂”,家長“點單”
今年3月初,淮南市婦聯在謀劃家庭教育工作時,提出開展“家庭賦能成長行動”的想法。
隨即,市婦聯聯手市教體局等部門打造行動載體之一——舜耕講堂,“通過連續性、系統性、主題性講座及活動的培訓模式,引導家長重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育兒觀,并向家長傳授如何解決家庭教育中的難題。”淮南市婦聯主席王毅說。
采訪期間,一條條來自市婦聯家庭教育工作群的消息,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我家小孩一寫作業就磨蹭,我和孩子爸經常因為小孩寫作業的事吵架,身心俱疲,不知道有什么課程可以幫忙?”
“家長們看了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課程,想點張老師的親子關系課。”
“這一期‘皖家童樂’公益課堂開班,家庭教育課就從課單里來選,市里都把過關的,既省心又放心。”
淮南市婦聯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暑期舜耕課堂的課程設置,全都來自這些“訂單”。而為了完成這些“訂單”,市婦聯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
淮南市婦聯謀劃制定家庭教育工作方案,實現“八個一”,即培育一個中心、組建一支隊伍、開展一批活動、打造一個品牌、選樹一批典型、推廣一個模式、建立一套機制、形成一個網絡。打造“1+10+N”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即建立1個市級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在下轄八個縣區和經開區、高新區成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相關部門、社區(村)建立N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持續為家庭賦能,助力孩子成長。
為提供高質量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淮南市婦聯著力組建一支專業隊伍。市婦聯與教體、民政、檢察院及社會機構合作聯動,采取“個人自薦+單位推薦”相結合的方式,從全市范圍內遴選一批家庭教育指導理念先進、實踐經驗豐富、社會贊譽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導專家及名校名師,首批家庭教育志愿者講師,成員全部來自高校、高中小學校、幼兒園和名師工作室及社會機構。同時,市婦聯還組建了一支由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詢師、家長代表等120余人組成的家庭教育指導骨干隊伍,分布學校、社區、服務站點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淮南市婦聯以開發一套精品課程為目標,圍繞建立科學化、序列化、模塊化的家庭教育指導課程體系,聯合高校、教體等部門,召開課程開發研討會,研發以年齡學段為縱線,以模塊內容為橫線的家庭教育課程,內容涉及道德品質、行為習慣、身心健康、安全防護、家校共育等。
此外,淮南市婦聯聚焦形成系列協同機制。按照《淮南市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21—2025年)》要求,市婦聯聯合市檢察院、市民政局等單位共同簽署《多跨協同閉環式救助涉案未成年人工作機制》,推動構建涉案未成年人閉環式救助模式;與教體、檢察院等部門合作,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及兒童心理健康百場公益巡講,實現師資力量共享、家長資源共享;聯合宣傳部、教體局等部門常態化開展最美家庭、家庭教育示范點(基地)、示范家長學校評選等活動,通過典型引領和示范帶動,推動相關工作落細落實。
百場“送教”,家長“點贊”
這個暑假,在市婦聯的對接下,家庭教育志愿者講師團成員老師們分赴各縣區的社區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婦女之家、暑托班等場所開展家庭教育講座和指導服務,內容涵蓋“一法一條例”宣傳、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親子關系、有效溝通、情緒管理等方面。
上百場課程,既有深厚理論功底、又有專業解讀指導,老師們通過深入淺出的案例解析為家長答疑解惑,每一場課都受到了家長的歡迎和好評。
記者采訪時,一場家庭教育指導課剛剛在田家庵區生態新城社區結束。“李老師講話很在理,說的一些現象感覺我身上都有,看來以后不能那么隨意(教孩子)了。另外,教育孩子家長是有責任(主體)的,其他人再好不能代替。這些年,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回去我要跟小孩爸媽講,要多陪陪孩子,打電話、開視頻也好。”轄區留守兒童小廣宇的奶奶深有感觸:“以后我沒事就要來聽聽課,孩子有啥情況我也知道該怎么處理,我把孩子帶好,他們在外邊也就安心了。”
市婦聯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滿足現代家庭對教育的需求,市婦聯找準機會主動融入,拓展家庭的受益面和工作影響力。
今年3月,該市啟動了第三批國家兒童友好試點城市申創工作,并制定了《淮南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其中,就有關于“強化家庭教育‘第一課堂’建設”的任務要求。市婦聯以此為契機,將家庭教育融入其中,策劃開展百場家庭教育及兒童心理健康巡講、公益講座等活動。
“‘送教’潤物無聲,賦能萬家,護航孩子成長。順應廣大家庭的需求,獲得他們的肯定,是我們做這項工作的最大動力。”王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