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周韻曦
保障婦女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合法權益,實施農村婦女素質提升計劃,加強農村老幼病殘孕等重點人群醫療保障……近日發布的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包含多項惠及廣大農村婦女發展和家庭建設的重要內容。文件從哪幾個維度惠及農村婦女?將對農村婦女發展產生怎樣的促進作用?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采訪了多位專家。
為促進農村婦女權益落地落實提供制度保障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在財產權益一章新增多項與農村婦女土地及相關權益的規定;近日在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草案也在條款中專門規定了農村婦女權益保護問題;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農村婦女權益,提出“保障婦女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合法權益”,并要求“依法嚴厲打擊侵害農村婦女兒童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雷明光認為,就保障婦女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合法權益而言,國家法律法規政策之所以都明確作出相應規定,是因為我國部分農村地區過去一直存在不把婦女看成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觀念和做法。而今年一號文件中再次重申這些要求,這充分說明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廣大農村婦女的權益保護,要讓社會和廣大群眾認識到農村婦女也是國家、集體、社會、家庭財富的主人,任何人都不能剝奪和侵害農村婦女的財產權益。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政策法規研究室副研究員李文認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由之路,也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而平等獲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是農村婦女享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的重要前提。
中央一號文件對保障婦女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合法權益的進一步強調,“彰顯了黨和國家貫徹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堅定決心,為貫徹相關法律規定、促進農村婦女權益的落地落實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崩钗恼f。
法律規定有了,要想讓廣大農村婦女真正獲得法律紅利,重在落實。“這不僅要在各級領導干部和人民群眾中真正樹立起農村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權利的觀念,同時,全國各地的政府相關機構、司法部門、基層組織都要高度重視廣大婦女的權益保護,把法律規定落到實處,杜絕侵害農村婦女權益的事件發生?!崩酌鞴庹f。(下轉2版)
針對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依法嚴厲打擊侵害農村婦女兒童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雷明光還呼吁,要高度重視除了拐賣、綁架婦女兒童以外的其他侵害婦女兒童人身財產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案骷壢嗣裾拖嚓P部門對于法律和中央一號文件的規定要高度重視,制定相關配套措施,把侵害農村婦女兒童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控制在源頭,讓廣大農村婦女兒童生活在平安、祥和的家園。”
充分激活鄉村振興中的“她力量”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并單獨提出實施農村婦女素質提升計劃。
“這充分表明黨和國家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高度重視對鄉村女性人才的培養,注重發揮廣大農村婦女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李文表示,特別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巾幗行動作出部署,為婦聯組織科學謀劃農村婦女工作、持續深化鄉村振興巾幗行動指明了方向?!?/p>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吳惠芳認為,今年一號文件單獨提出“實施農村婦女素質提升計劃”,這既充分肯定了婦女參與鄉村建設的重要性,也是對農村婦女發展和婦女行動提供支持的重要要求。
她指出,農村婦女素質提升有三方面的重要意義。首先,婦女是人居環境整治和宜居鄉村建設的主力軍。素質提升行動可以加強農村婦女在宜居鄉村建設中的力量,幫助其以更組織化、更有序、自下而上的方式配合政府自上而下的措施,共同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其次,婦女是農村產業的生力軍。素質提升行動可以幫助她們更好地適應新產業發展的要求,在宜業鄉村建設中尋找自我發展的機遇;最后,婦女是農村文化傳承與文化振興潛在的重要力量。以婦女為中心的文化活動可以與培訓活動相結合,將優良家風鄉風、傳統技藝手工、民族特色與村莊改造有機結合,也可與鄉村產業緊密對接,在傳承鄉村文化的同時增強婦女能力,推進鄉村有效治理。
李文注意到,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撐,引導資金、人才等各類資源要素向鄉村集聚,為提高農村婦女的素質和能力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農村婦女全面參與鄉村建設和鄉村發展搭建了更廣闊的平臺。
她認為,在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方面,鄉村女性人才的優勢和獨特作用將得到更充分地發揮。“比如,農村女性致富帶頭人在發掘民俗文化和鄉村特色資源、打造精品特色民宿品牌方面具有很大潛力,鄉村女性新媒體人才也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村婦女成為鄉村‘巾幗主播’,為銷售當地特色農產品拓展銷路,展示秀美鄉村景色,不僅促進自身創業增收,也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她力量’?!?/p>
隨著農村婦女正在成為農村建設和發展的主要力量,如何充分激發“她力量”,是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直面的問題。
吳惠芳建議,要加強農村婦女組織建設,提高婦女組織化程度;要拓展與深化農業與農村政策的社會性別主流化工作,各級政府和社會有關部門加強現有農業扶持政策中的性別平等意識,推進農村婦女人力資源開發;還要加強農村各項社會發展政策的性別敏感度,為婦女開展鄉村社區文化活動、美麗家園與人居環境改造、參與鄉村治理等提供有效支持。
李文認為,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還需要進一步加大鄉村女性人才的培訓力度,在政府部門以及相關組織舉辦的農村致富帶頭人、鄉村科技人才、社會工作人才、文化人才等各類培訓中,提高女性接受培訓的比例,保障農村女性平等享有培訓資源。同時,建立鄉村人才儲備庫并注重吸納女性人才,不斷完善鄉村人才培養和選用機制,充分激發鄉村女性人才的創造活力。
為農村婦女提供更多機遇
中央一號文件在加快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等方面提出:“發展鄉村餐飲購物、文化體育、旅游休閑、養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務”“加強農村老幼病殘孕等重點人群醫療保障”。
吳惠芳認為,在國家倡導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能力的大背景下,鄉村的公共服務業和服務體系在逐步完善,為農村婦女提供了雙重機遇。
一方面是新的創業就業機會。例如,全國各地農村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老年服務中心、老年飯桌等公共養老服務,而提供服務者多是農村婦女;很多農村婦女也在當地鄉村旅游服務、民宿服務中發揮了突出作用,形成新的農村創業與創收模式。
“可以說,鄉村服務行業出現了新的創業和就業機遇,讓農村婦女不必離開鄉村就能找到合適的創業與就業機會?!眳腔莘颊f。
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減輕農村婦女的家庭照料負擔。“婦女留守鄉村的關鍵原因是照料老人或孩子。”吳惠芳告訴記者,“2014年一項調查顯示,86.2%的婦女留守原因是需要照料家中老人或小孩,其中28.5%的人需要同時照料老人和小孩。”因此,農村托幼養老服務的開展,“可以減輕她們的照料負擔,為其自我發展提供更好的機會。”
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與促進農村婦女發展、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息息相關。吳惠芳指出,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一方面依賴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則依賴從業者能力的提升。而對于農村婦女來說,農村各類服務業的急速發展也對婦女從業者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新要求。
她建議,要對農村婦女提供分類型、分層次的能力建設支持,特別是對于婦女創業者來說,她們更需要高水平經營服務的管理技術、市場營銷策略與風險意識素質,應針對她們提供訂單式培訓服務。
她還建議,農村公共服務中要構建可持續的婦女健康防護機制,拓展婦女“健康”支持的內涵,從孕產婦健康問題擴大到不同年齡段農村婦女的保健問題,加強對婦女健康知識的宣傳力度,增強婦女保健意識,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少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