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1区2区3区,污影院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亚洲人成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您的位置: 首頁 >> 生活百科 >> 流行風尚

現(xiàn)代都市中尋傳統(tǒng)之美

發(fā)布時間:2022-12-01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閱讀:571
字體:[    ]
保護視力色:

隨著“國潮文化”的興起,漢服這一小眾文化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在香港,有一群熱愛漢服的年輕人組成“漢服香港”社團,身體力行地推廣漢服及中華傳統(tǒng)文化,把傳統(tǒng)融入現(xiàn)代生活。

近日,在新界荔枝角一家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茶室內(nèi),記者采訪了“漢服香港”的三位負責人:依喵、流年和初晴。她們穿著不同形制漢服前來,與窗外車水馬龍的現(xiàn)代都市形成鮮明對比。

“漢服現(xiàn)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90后”女生流年對記者說。她最開始接觸漢服是在2009年,“之前看古裝劇時感覺其中服飾非常華麗。接觸漢服之后,才知這些‘古裝’與成形制的漢服有很大區(qū)別。”隨著了解的不斷深入,她發(fā)現(xiàn)漢服不僅外表華麗、工藝講究,而且不同朝代的款式搭配各有特色,是一個龐大的服裝體系。接受采訪時,她身著立領(lǐng)短衫搭配馬面裙,屬于明代形制漢服。

“以身作則,推動漢服融入日常生活”是“漢服香港”的宗旨。這個以年輕人為主的社團注冊成立于2013年,是香港成立最早的漢服社團之一,目前成員已逾200人,其中九成以上為香港本地人。“漢服香港”外務主席依喵介紹,因社團成立前成員們主要活躍于各大網(wǎng)絡論壇,遂以論壇上的昵稱相互稱呼,這一習慣沿用至今。

依喵表示,社團剛成立時,許多香港市民認為這是“奇裝異服”,被誤認為韓服、和服的也不在少數(shù)。隨著漢服文化的流行,這種情況已大為改觀,許多“同袍”開始敢于身著漢服出行。

“同袍”是漢服愛好者間的互相稱謂,源自《詩經(jīng)·秦風》中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漢服香港”社團成立后,鼓勵“同袍”們在重要節(jié)日身著漢服出行。例如每年11月22日“漢服出行日”前后,社團會舉辦相關(guān)活動,向香港市民展示漢服魅力。今年活動他們來到九龍城區(qū)宋王臺,華麗的傳統(tǒng)服飾引起市民的興趣,紛紛前來拍照合影。

2018年開始,“漢服香港”逐漸向其他領(lǐng)域開拓,如成員們會在各學校間開展講座,為學生講解服飾形制、禮儀和穿搭技巧,或以漢服為線索,向?qū)W生們講解中國歷史及傳統(tǒng)文化。依喵說,如今社團已在全港18個區(qū)的中小學開展過相關(guān)講座,有許多學生在活動后會向自己詢問如何加入社團。

她介紹,尤其是最近五六年,隨著接觸及購買漢服的渠道逐漸增多,越來越多十幾歲的成員加入,社團變得更加“年輕化”。

“00后”女生初晴2018年前后才開始接觸漢服。受訪當天她身著明制立領(lǐng)短襖搭配馬面裙,向記者介紹了漢服的設計細節(jié):很多漢服的后背正中都有一條筆直的縫線,謂之“中縫”。除了用作“正衣冠”外,也貼合人的脊椎,寓意做人要正直。

初晴告訴記者,除傳統(tǒng)漢服外,自己也會在日常生活中將漢服與現(xiàn)代服飾混搭,創(chuàng)造獨特搭配風格,比如交領(lǐng)右衽上衣搭配牛仔褲。在她看來,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都市,市民對不同文化持包容態(tài)度,服飾文化亦然。“這種‘漢洋’混搭的風格剛好可以體現(xiàn)香港多元文化交匯的特點。”初晴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河县| 南雄市| 吉水县| 富宁县| 松原市| 平顺县| 萨迦县| 贵港市| 福贡县| 司法| 许昌市| 沙田区| 台山市| 泰和县| 威信县| 应城市| 高淳县| 昭苏县| 巴中市| 驻马店市| 从化市| 边坝县| 武平县| 葫芦岛市| 岳阳县| 卓尼县| 汶川县| 陈巴尔虎旗| 西华县| 秦皇岛市| 沂水县| 濉溪县| 外汇| 伊金霍洛旗| 丘北县| 循化| 建昌县| SHOW| 达日县| 茶陵县| 金乡县|
c_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