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深化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改革和建設,有效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對進一步深化婦聯改革和建設,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充分發揮婦聯組織作用,提出了明確要求,提供了方向遵循。
諄諄囑托,言猶在耳。殷殷期待,一以貫之。
近年來,合肥市婦聯以“破難行動”為抓手,緊緊圍繞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改革方向,深度“審題”,對標“破題”,高效“解題”,持續推進婦聯改革往深里走、往實里落,打造了一批有溫度、有情感、有凝聚力的婦聯組織,為全市婦女工作注入了蓬勃生機。
高效率“審題” 創新“破難行動”工作思路
新時代下,作為黨領導下的群團組織,婦聯如何加強組織建設?這是一道充滿挑戰的“考題”。如何“破題”?首先要審好題。按照“黨的基層組織建到哪里,婦聯基層組織就建到哪里”的原則,合肥市婦聯注重加強頂層設計,努力畫好“一張圖”,為推動新時代婦聯組織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高度重視,高效落實。合肥市連續兩年、先后兩次高規格召開全市黨建帶婦建、推進“四新”領域婦聯組織建設工作會議,對全市“破難行動”進行部署,對基層婦聯組織建設提出要求,對具體問題予以具體分析。
——科學謀劃,統籌推進。出臺《合肥市關于推進基層婦聯組織區域化建設的意見》《關于在全市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中全面推進“組建群團組織,擴大黨的工作覆蓋”的實施方案》《合肥市婦聯組織改革“破難行動”實施意見》等文件,提出分步執行的目標。
——部門聯動,形成合力。積極與縣(市)區委組織部門、婦聯及非公單位代表溝通協作,深入摸排轄區內女性就業群體較多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作為“四新”領域婦聯組織目標單位,同步推進企業婦聯組織建設與黨組織建設同步推進,形成黨群共建合力。
高標準“破題” 健全“破難行動”長效機制
婦聯干部履職能力如何提高,婦聯組織覆蓋面如何擴大,婦聯組織作用如何發揮……這些與“破難行動”息息相關的問題,都需要“逐個擊破”。合肥市婦聯根據全國婦聯、省婦聯的統一部署要求,聚焦短板弱項,實施精準攻堅,走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之路。
——緊抓換屆契機,選優配強。全面完成全市1720個村(社區)婦聯集中換屆工作,編印《合肥市村(社區)婦聯換屆工作手冊》,實現了村(社區)“兩委”中100%有女性,村(社區)婦聯主席100%進“兩委”。選舉產生村(社區)婦聯主席1720名,副主席2683名,執委15686名,行業分布、知識結構、年齡梯次更趨合理。
——緊扣培訓計劃,提升能力。認真落實“基層婦聯領頭雁培訓計劃”,采取自辦、聯辦等形式開展教育培訓工作,與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聯合舉辦女干班、全市婦聯干部培訓班,組織調學多批次各層級婦聯干部參加省婦聯、市委組織部組織的各類培訓。2017年至今,市本級累計舉辦46期培訓班,培訓各級婦干(執委)、女干部4481人次。
——緊盯組織建設,加大扶持。連續兩年實施“四新”領域婦聯組織建設“雙十”行動市級示范的“四新”婦聯每家給予1萬元創建資金支持,兩年共計26萬元。全市形成了金融商圈、樓宇經濟、農村電商、家庭服務、互聯網等多類型、有代表、有特色的“四新”婦聯新格局,婦女組織突破24962家(含工會女職工委員會)。
“從最初在縣區找不到好的示范典型到現在‘百花齊放’難以取舍,這個反差讓我們感到欣喜,也看到了‘四新’領域婦聯組織建設的推進成效。”市婦聯組聯部負責人感慨地說道。
高質量“解題” 推動“破難行動”落地落實
在婦聯組織建設中,合肥市婦聯邁出了“創新步伐”。在哪里建?哪里有婦女群眾,哪里就有婦聯組織;怎么建?怎么有利于做好婦女工作,就怎么建婦聯組織。
——建在鄉村振興主戰場。在全市農村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社、農村電商、種植養殖行業協會等各類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中,擴大覆蓋、填補盲區,延伸婦聯組織的神經末梢,使田間地頭成為宣講政策的“新課堂”、婦女運動的“新舞臺”。
——建在科技創新主陣地。圍繞合肥“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產業鏈,市縣兩級婦聯聯動,對尚未組建婦聯組織的全市重點產業科創企業進行調研、宣傳和服務。推動婦聯組織走進重點產業科創企業,以群團力量為科技人才、產業創新賦能。
——建在互聯網產業平臺。把握青年婦女群眾流動性較大、使用移動端群體多的特點,大力推動建設網上婦聯;率先在全省成立首家互聯網協會婦聯,聚集合肥論壇、萬家熱線、東方頭條、網易安徽等當地一批影響力廣、發動力強的互聯網企業,加強對女網民的正向引領,輻射到更多的互聯網用戶。
——建在新興就業群體中。將廣場舞女性、全職媽媽、自由職業女性等女性群體和在快遞物流業等新業態及網約車司機、外賣送餐員、快遞員等新就業群體中拓展組織和工作覆蓋作為年度重點工作進行部署推進,深化“群建促黨建”,為新業態新就業女性群體提供困難幫扶、法律維權、健康關懷等關愛活動。
高水平“點題”
樹立“破難行動”響亮品牌
在長期的探索實踐中,合肥市婦聯聚焦“四新”領域婦女組織建設,點上出彩、質上提升,不斷激活基層婦聯組織“神經末梢”,努力推動“四新”領域婦聯組織精彩“出圈”,形成了一系列特色品牌。
——聚焦“一老一小”,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出臺《婦聯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服務“一老一小一小區”工作意見》,將婦女小組向全市住宅小區延伸,集聚婦聯干部、婦聯執委、巾幗志愿者力量,讓“一老一小”遇到困難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今年以來,全市共推進成立“五型”婦女小組(區域型、網格型、產業型、功能型、指尖型)17929個,覆蓋3375個小區。
——創新“婦女議事”,激活基層治理“柔性引擎”。實施婦女議事會建設三年計劃,共撥付獎補資金88萬元打造52個市級婦女議事會,吸納政治素質高、群眾基礎好的女性為婦女議事代表,議社區事、議群眾事、議身邊事,在協助拆遷、矛盾化解等工作中發揮了獨特作用,有效促進了基層和諧穩定。
——立足“婦女微家”,打造志愿服務“巾幗品牌”。以“婦女之家(微家)+縣區試點”的模式,各縣區圍繞實際累計建設“婦女之家(微家)”近2000個。在全市上下抗擊新冠疫情的關鍵時期,全市各級婦聯干部、2萬余名婦聯執委、1萬余名巾幗志愿者及女性社會組織等力量,聞令而動,挺身而出,充分發揮專業和資源優勢,最大限度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挖掘“精品案例”,凝練總結一批“標桿亮點”。針對性指導縣區婦聯圍繞本地特色,培育典型案例,總結經驗做法。例如包河區“一米陽光”、長豐縣“紅莓執委驛站”、廬江縣“織愛黃龍”等,積極向省婦聯推介,開展專題宣傳。
風雨礪初心,破難顯擔當。今后合肥市婦聯將以更加扎實的舉措,推動組織在基層夯實,資源在基層集聚,服務在基層見效,鞏固婦聯改革成果,把婦聯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更加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