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對于那些渴望愛的老年人來說,他們曾經歷了太多風雨坎坷,如今青春不再,兩鬢斑白,而當初陪伴他們的那個人已經不在,只留下夕陽里的形單影只和長夜里的孤寂難眠。或許已沒有年輕時的熱烈與浪漫,但他們同樣渴望著一份知心的陪伴,一個不孤單的晚年。
愛情同樣是老年人情感需求中重要的部分。或許他們兒孫滿堂,但在年輕人都忙于工作的當下,兒女真正能陪伴的日子能有幾何?或許他們有三五好友,一同聊天下棋、鍛煉身體,但當棋局散去,打開家門,面對空蕩蕩的房間,他們心中的那份孤單寂寞,又與何人訴說?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老年人的愛情需求。
■ 花夏
李大伯今年71歲,妻子去世多年,他沒有再娶。直到前段時間李大伯在公園鍛煉時認識了比他年齡小十歲的梁女士,兩人相處幾個月后,就帶到家里來說要結婚。兒女們一是不放心這個陌生的女人,怕被騙。二是覺得李大伯年紀這么大了,還要折騰這些情情愛愛的事。
在多次無果的爭論下,李大伯越來越著急,說兒女不理解他、不尊重他,便帶著行李離家出走,直到家里人找到梁女士家才把人給勸回來。
對于缺愛的老年人來說,晚年的戀愛猶如一場令人無法拒絕的冒險,既務實又浪漫,既直白又甜蜜。即使看上去風險重重,也愿意赴湯蹈火,再燃燒一次。
而對于子女來說,面對突然戀愛的父母,常常選擇“不接受、不信任、不面對”的三重否定,使得黃昏戀失去自由,也讓親子關系越來越僵。
老年人真實的戀愛需求
在北京菖蒲河公園相親的中老年人有學者、商人、低保戶、下崗工人,從三四十歲到七八十歲的人都在這里憧憬著愛情。他們最常用的開場白就是“你什么條件啊”,對方便會直接把年齡、戶口、房產、家庭和身體狀況直接說出來。
也許大多數人會覺得他們不過是找個人湊合過日子。實際上中老年人在擇偶時同樣有門檻、有期待,且不會降低要求。老年人不僅抱有向往愛情的天真,更多了一份過來人的謹慎。
一項對單身老人的婚戀調查數據顯示,老年人對于伴侶的期待集中在年齡、經濟條件及外形、身體狀況等要素上。在年齡上,大多數男性希望伴侶更年輕,而女性希望雙方年齡相仿。經濟條件也不能含糊,對方至少需要獨立。是否擁有房產及退休金,也是老年婚戀市場上非常重要的競爭力。大多數的相親者希望對方有自己的房子,不用和子女一起住,有比較好的退休金作為生活保障,最好還要有本地戶口。
模樣要順眼,下半輩子不將就。男性表達了對于女性相貌端正的期待,他們理想中的伴侶是“溫柔、漂亮”的。而女士則希望對方“健康、干凈”,盡量避免日后生活的麻煩。
我們在認知層面都知道老年人孤單,但我們可能無法理解他們如此強烈的戀愛需求。其實對老年人來說,戀愛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解決孤獨,找個伴。
我們的父母相比以前生活也許更富足,但卻更加缺少精神上的陪伴。人口流動的增加,子女在異地、異國工作的情況非常普遍,一部分老年人留在原來的地方獨居度日,另一部分老年人則隨子女遷移成為“漂一族”。但無論是哪一種,單身老人的幸福感都并不高。
對于老年人來說,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踏踏實實的伴侶,他們也同樣渴望一次浪漫的邂逅、高質量的陪伴和精彩的晚年。而這樣的需求,子女通常是疲于面對且無法理解的。
不被子女接受的“黃昏戀”
現在,越來越多人討論子女對父母再婚的阻撓是不是一種“不孝”,子女在父母的戀愛和婚姻當中應該處于什么樣的位置。
其實子女在面對中老年父母的戀愛、再婚時,確實是有許多顧慮與害怕的。
第一,怕上當受騙。當老人給孩子介紹自己的男女朋友時,子女通常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就是“什么人?怎么認識的?是不是騙子?”由于大量哄騙老人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子女非常擔心父母被騙子盯上,騙走房產或存款,而自己也會成為利益的實際受損者。
第二,怕傷害感情。當老年人陷入愛情,很容易與子女站在問題的對立面,因為戀愛而引發家庭矛盾,或者是忽視、冷淡了原本與子女之間的感情。
第三,怕被說閑話。還有一些子女會顧及家庭的面子,認為老人談戀愛是“不正經”“晚節不保”,或是子女照顧不夠、不孝順的體現。
如何面對父母的戀愛需求
老年人衣食無憂、身體較為康健、沒有太多事可以操心,終于可以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這也可以說是一段新的開始。
社會學家曾提出過一個新的家庭模式變革討論,即家庭關系正在向個體化轉型。他們認為,個人正在漸漸從家庭、血緣關系和階級地位等外在的社會制約中解脫解放出來,成為社會的基本單元。人們越來越在乎個體的需求,也渴望對自己的生活做出選擇,而充滿不確定性的、流動的、開放的現代社會,更給予了這樣的個人主義更多的土壤。
而父母與子女的代際溝通痛點恰恰在于,我們太過于習慣把對方當成自己的附屬品,不信任和不接受他們的轉變。小時候父母不允許我們有戀愛的自由,長大后我們不信任父母有挑選老伴的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帕西亞·派佩亞曾提出中老年父母戀愛的“愛情三角形”,在最頂端的是兩個陷入愛情的老人,而下方是雙方的兒女。在這個過程中,只有雙方兒女力量均等、關系和諧,上方的結構和狀態才能平穩平和。如果得不到兒女的支持,這樣的關系通常會陷入更大的不穩定當中。
那么,既然我們的態度對于父母幸福至關重要,我們也可以一起想想應該如何面對父母的戀愛需求。
1.保持樂觀與開放。
不預設對方的身份和目的,先接觸,再判斷,給父母一個愛的機會。
2.不要比較。
我們通常會習慣性地比較父親的新對象與母親的異同,或是母親的新對象有沒有父親的影子。但是無論離異還是喪偶,我們的父母都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
3.安靜地審視,積極地提醒。
作為子女不可能完全撒手不關心,但關心的方式可以不破壞感情。先安靜地觀察他們的感情與對方的為人,再對父母進行積極提醒,比如約對方的家人一起吃飯,而不是生硬地要證明、查戶口等,都有助于雙方的了解和溝通。
當我們說起戀愛自由的時候,我們常常習慣性地只為自己振臂高呼,卻忽視家里同樣需要愛與陪伴的老人。戀愛自由不應該是一條“雙標”的規則,“黃昏戀”也同樣值得被重視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