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我們要心系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保護環境、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消除貧困等多面共贏,增強各國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這段話出自2021年10月12日習近平主席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時發表的主旨講話。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肩負著億萬人民的期待,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作腳踏實地的務實行動。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也是為了民生。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為民造福的百年大計,關系人民幸福、民族未來。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對美好生活看得見、摸得著的體驗和感受。生活在地球家園,各國就必須將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優良環境的期待、對子孫后代的歷史責任放在心上,在探索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消除貧困的協同增效上不斷發力。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現自身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堅持與國際社會通力合作、對話交流,在涉及民生的多方面為各國發展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力量。在全球減貧進程中,中國的產業扶貧、金融扶貧,特別是特色生態產業扶貧、生態補償等多種模式的精準扶貧方式,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鑒。在生態環保方面,中國積極推動《巴黎協定》生效實施,發起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將綠色發展合作計劃納入中非“八大行動”。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在同世界各國的環保交流合作中,展現出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謀度于義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民生優先,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開放發展、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共同建設美麗地球家園,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本期解讀:田甜 央廣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