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包河區包公街道航運南村社區,80后社區工作者周莉在工作中扭傷了腳,經醫生診斷為右腳骨折,要求進一步住院治療。初步處理后,周莉收起了住院單,買了副拐杖轉身就回到社區。“這個時期大家都在防疫一線,我住院心里也不會踏實。”周莉回到社區,將相關事宜匯報給社區領導,并主動承擔人員摸排、核查、體溫監測等工作。當時,不少同事甚至都不知道,她的兜里還藏著一張住院單。
前段時間,轄區不少居民安康碼變成了黃碼。“阿姨,安康碼變成黃色了嗎?您去哪里了?別著急,可以去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斛兵苑臨時采集點做核酸檢測,3天2次,是免費的。您的基本信息給我,我來給您登記。”從早到晚,周莉手中的電話就沒有放下過。給居民登記信息、為群眾答疑解惑、向相關部門反饋信息……周莉說,雖然腿腳不方便,但同事們都在一線奔波,“我就算搞‘后勤’,也要發揮最大作用,做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力隊員’。”
由于疫情防控責任重大,有時無暇顧及家庭。特別是每天值班到很晚,深夜回家時孩子已經睡著,讓周莉經常感覺到虧欠了孩子。即便如此,她依然毫無怨言。“我是一名社區工作者,更是一名黨員,關鍵時刻應該堅守在疫情防控的一線。大局為重,多個人多份力量。”周莉說。
雖然家里人總是提醒她,骨折的右腳需要靜養,可她總是當成“耳旁風”。過去的這半個多月,拄拐的周莉也成了航運南村社區一個很醒目的標志,大家都稱她為“拐杖女俠”。大家都說,看到周莉堅守在崗位上,就更有干勁了,“同志們戰斗在一起,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