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是楷模,她們是先鋒
她們與新時代同行
為新目標奮斗、在新征程建功
彰顯了皖美女性所綻放的灼灼風采
為講好廣大婦女群眾立足崗位,建功新時代的生動故事,充分發揮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展現女性價值和時代內涵,呈現傳承創新的女性力量,引導更多婦女群眾見賢思齊、勇于擔當、爭當先進,凝聚積極進取的強大精神動力,安徽省婦聯特別推出“強國復興有我”欄目,展示2021年度安徽省三八紅旗手標兵的奮斗故事,致敬每一位在平凡工作崗位上做出突出貢獻的巾幗英雄。
時代召喚巾幗,拼搏成就夢想
今天,徽姑娘帶你一起了解
安徽省三八紅旗手標兵余靜的奮斗故事
余靜,六安市金寨縣花石鄉黨委政法委員、人武部長、農業農村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大灣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余靜信守“只要大灣村一戶不脫貧,我堅決不撤崗”的承諾,始終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6年來,她帶領村民搞養殖、建茶廠、發展旅游,實現全村貧困戶如期脫貧。余靜用苦干實干踐行了對黨和人民的承諾。2021年,大灣村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余靜榮獲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中國好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誠信之星”、安徽省道德模范、安徽青年五四獎章、安徽省第六批優秀選派幫扶干部標兵等稱號。
抓班子帶隊伍
黨組織成“主心骨”
大灣村地處大別山腹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馬鬃嶺腳下,總面積25.6平方公里,轄37個居民組、1032戶3778人。2014年底全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42戶707人,貧困發生率20.6%,是全縣71個重點貧困村之一。大灣村過去是典型的軟弱渙散村,原來的村“兩委”班子軟弱渙散,時任村書記年齡偏大,思想不解放,思路不清晰。村集體經濟空白,服務能力弱,群眾意見大,干群關系不夠和諧。
為了改變村黨組織和黨員之前的形象,農村長大的余靜來了之后,開始說“大嗓門”的山村話,深入村組了解社情民意,逐戶走訪,對以往存在的問題逐一進行梳理摸排,針對村級各項工作靠后的現狀,她及時召開村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和群眾會進行談心,建立和完善村級財務公開和干部管理等各項規章制度,調動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很快,大灣村黨員群眾在談到余靜時,總會說一句“這個新來的余書記不像城里的女干部,倒跟山里人一樣”。
“前3 個月,我和村‘兩委’干部一起動員群眾實施了 2 個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完成了 39 戶 49 間危舊房屋改造重建,組織了縣中醫院125 名醫護人員與貧困戶結對進行健康幫扶,得到了群眾普遍認可。雖然那三個月自己曬得像黑炭,但是看著大灣村因為自己的努力而開始有了改變,當時就覺得自己的付出特別有意義。”余靜說。
大灣村過去村里組織活動不正常,黨員各忙各的,一年到頭參加不了兩次會。余靜到村后,通過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堅持“三會一課”“黨員活動日”等制度,開展“五星黨員”爭創活動,激發了黨員的責任感和榮譽感。
期間,余靜通過深入了解,發現本村姚灣組黨員何家枝,過去曾擔任村干部,又在鄉里干過綜治協管員,群眾基礎比較好,便向鄉里建議,請她回村擔任村書記。“一開始何家枝擔心自己年齡偏大做不好,我三番五次與她溝通,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她擔起了“領頭羊”的重任,我們還將 2 名后備干部選進村班子。”余靜說。
余靜的付出一步步帶動了村兩委班子的積極性,慢慢地贏得了村民的認可。黨員干部群眾積極主動參與支持村黨總支中心工作,要求為大灣村的發展盡自己的一點力量。在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三清四拆”工作中,大灣組的老黨員汪達金,新老灣組的周益宏、周端信主動積極地支持配合,不厭其煩地做個別農戶的思想工作,在疑難問題上,迎難而上、顧全大局,帶頭做好安置點搬遷和土地征用工作,使大灣組和橋邊街道的美麗鄉村建設順利實施。
2017年,余靜帶領村黨組織班子,積極搭建黨員參與工作平臺,激發黨員隊伍活力,以抓黨建促脫貧“四聯四幫”活動,組織有幫扶能力的黨員與貧困戶“結窮親”,促進能人大戶幫帶自覺性,增強黨員的責任感。年輕黨員張琪,利用自己茶葉合作社和農家樂的優勢,主動聯系貧困戶幫助脫貧。
漸漸地,群眾期盼的路通了,群眾期盼的安全飲用水接通了,各項工作也一步步朝著預期的方向不斷推進。群眾普遍感到,黨的好傳統又回來了,一面面旗幟又樹起來了。在村黨組織的帶領下,大灣村也由原來的軟弱渙散村變為了工作先進村,余靜成為了干部群眾心目中敢說敢做、有責任有擔當的脫貧致富帶頭人。
找窮根尋對策
走出脫貧致富路
“作為駐村工作隊隊長,我深知自己肩上責任重大,看著群眾對自己信任和期盼的眼神,我知道一刻也不能等。”這是余靜在任大灣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時一次座談會上說出的心聲。余靜從駐村工作開始,一心撲在大灣村,始終奮斗在一線。
2016年4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考察脫貧攻堅工作,并在大灣村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總書記同當地干部群眾共商脫貧攻堅大計,余靜和幾位村民代表得到總書記的親切接見。余靜更是當著習近平總書記的面,立下了“一戶不脫貧,我堅決不撤崗”的“軍令狀”。
“這是我終生難忘的經歷!總書記的到來讓全村村民信心更足,干勁更足。我要加倍努力工作,讓大灣村村民早日過上富裕美好的生活。”余靜從不忘叮囑自己。
幾年來,余靜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按照“先看房、次看糧、再看學生郎、還要看技能強不強、最后看看有沒有殘疾重病臥在床”的“五看法”,扎實開展精準識別及核查工作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動態調整工作。超出常人的付出,使她從“門外人”走進群眾心中,變成了“家里人”,成為村民眼中的“好閨女”、脫貧致富的領路人。
“余書記辦事一碗水端平,我們放心。”大灣村楊灣組村民汪宏利說起余靜,也是贊不絕口。現年54歲的汪宏利患有尿毒癥,作為家中的主要勞動力,不僅不能外出務工,每年還需要幾萬元的醫療費用。
余靜了解情況后,和駐村工作隊員們根據具體情況制訂了扶貧計劃。從2015年11月份至今,汪宏利家陸續享受到了健康脫貧、產業脫貧、教育脫貧、公益性崗位等多項扶貧優惠政策,極大改善了家庭的經濟狀況。現在,老汪的兒子大學畢業后找到了適合的工作后,家里的收入又增加了一大筆,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余靜和工作隊員們逐戶量身定做脫貧措施,在大灣村實施了發展扶貧產業、易地扶貧搬遷、光伏發電、小額扶貧貸款、健康扶貧、教育扶貧、政策兜底扶貧等十項舉措,立足大灣資源優勢,堅持就業、產業“兩業”并進,明確“山上種茶、家中迎客、紅綠結合”發展思路,因戶因人制定脫貧措施。引進龍頭企業打造一體化茶葉產業鏈條,帶動400余戶茶農就業增收;引進旅游企業,帶動30戶發展民宿和農家樂,動員101戶貧困戶入股光伏發電,建成4處易地扶貧搬遷點,安置貧困群眾65戶207人。
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關鍵是要破除他們的“等靠要”思想,把扶貧與扶志緊密結合起來,激發內生動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為此,余靜和村“兩委”還完善議事規則和村務監督機制,重大事項經過“四議兩公開”決策,組織引導群眾制定村規民約,開展“我脫貧、我光榮”授牌、“最美家庭”創建等活動,讓村里管理井井有條,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前年春節,村里有貧困戶還貼出了“勤儉持家自脫貧、立志奮斗早致富”的對聯。
千道理、萬道理,發展才是硬道理。在余靜的帶領下,全村干部群眾擰成一股繩,大灣村的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近年來,大灣村建設完成了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安置群眾129戶439人。以“山上種茶、家中迎客、紅綠結合”為主導,積極引導和幫扶群眾發展特色產業,依托茶葉資源優勢,帶動群眾就近就業32人,戶均年增收4000余元。積極開發民宿旅游、十里漂流等項目,2020年大灣村過境游客達35萬多人次,大灣村變成了“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的明星村。大灣村群眾真正吃上了“旅游飯”。
動真情辦實事
新征程接續奮斗
從一個單純的專業技術人員到一個會做群眾工作、會調節矛盾糾紛,帶領全村黨員干部一心一意干工作的多面手,六年多的駐村工作,不僅讓大灣村面貌一新,也讓余靜個人得到了鍛煉和成長。
“記得剛到村 10 多天,受蘇迪羅臺風影響,夜里 11 點突降特大暴雨,山洪傾瀉而下,40 多戶村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我和 5 名村班子成員一起沖進齊腰深的洪水中,挨家挨戶拍門呼叫,使群眾避免了更大的損失。正是從那天起,很多群眾認識了我,有什么事就來找我,看著一張張淳樸憨厚的面容,我更加懂得了‘父老鄉親’的深刻內涵。”余靜說,做群眾工作,最重要的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設身處地為群眾考慮。
六年來,余靜走訪群眾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她和大灣村群眾打成一片,就像自己家里人一樣。干農活時,她會過來搭把手;看到大爺大娘吃飯時,她會接過筷子嘗一口;誰家遇到困難,她會幫著出主意。一整天一整天的講解政策、做群眾工作對余靜來說已成常態,她的嗓子常年是沙啞的。“有時候向村民宣傳政策時,村民當時不理解,經過無數次宣傳后,村民能想通、能理解,就是我最開心的時候。對我來說,村里的每位群眾都是一樣的,我做的都是為大家好,只要能幫助大灣村群眾過上好日子,多辛苦都是值得的。”“其實,要想做好基層工作,說來說去,最關鍵的還是要真心為群眾好,為群眾辦實事。”余靜用一句大實話總結出自己的經驗。
駐村以來,余靜每天像陀螺一樣忙得顧不上家,也很少回家。今年是余靜下派的第7個年頭,一年近300天以村為家,兩個孩子埋怨她是“手機里的媽媽”,閨蜜們稱她為“失聯的朋友”。
“當然也有想家、想孩子的時候。”余靜說。剛駐村不久,愛人帶著兩個孩子來看她,當看到 6 歲的哥哥抱著 6 個月的妹妹下車,那一刻,對家人的思念、駐村的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頭。“六年過去了,女兒上小學了,兒子也上初中了,因為忙不過來,只好讓兒子在寄宿學校就讀,我對家人、對孩子們的照顧真的有點少。但每每想到,在自己和村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鄉親們的日子越來越好,笑容越來越多,我就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余靜說,“駐村工作考驗鍛煉了我,也充實教育了我,使我堅強了內心、豐富了經歷、加深了群眾感情,在農村的廣闊舞臺鍛煉成長、淬煉成鋼,這也是我給家人、給孩子們的一份禮物。”
今年,余靜駐村任期又滿,但她再次選擇繼續駐村工作。“我由衷地為自己能成為大灣村的一份子而感到驕傲,為自己能在大灣村工作而感到光榮。下一步,我要按照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帶領村民們認真描繪好大灣村新的發展藍圖,切實把國家各項惠民惠農政策落實好執行好,讓鄉親們早日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行。”